解释一下缓存验证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(即协商缓存的机制)?
约 668 字大约 2 分钟
2025-03-15
缓存验证是指浏览器在使用缓存副本之前,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以验证缓存的有效性的过程。它使用了一种称为协商缓存的机制来判断是否可以使用缓存副本。
以下是缓存验证的过程:
1、浏览器发送请求
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,包含请求的资源的 URL、请求头和条件字段。
2、服务器处理请求
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,会检查请求中的条件字段,这些字段包括 If-None-Match(用于比较 ETag)和 If-Modified-Since(用于比较 Last-Modified)。
3、服务器验证缓存
服务器根据条件字段的值与当前资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,判断缓存是否有效。有两种情况:
- 如果资源未修改: 如果服务器判断资源未发生变化(例如,ETag 匹配或 Last-Modified 表示的最后修改时间与缓存副本相同),服务器返回状态码 304 Not Modified,表示资源未修改,并且不返回资源的内容。
- 如果资源已修改: 如果服务器判断资源已经发生了变化(例如,ETag 不匹配或 Last-Modified 表示的最后修改时间与缓存副本不同),服务器会返回状态码 200 OK,并返回新的资源内容和新的响应头信息。
4、浏览器处理响应
浏览器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,会进行相应处理:
- 如果响应状态码是 304 Not Modified: 浏览器说明缓存仍然有效,可以直接使用缓存副本,并从缓存中获取资源。
- 如果响应状态码是 200 OK: 浏览器说明缓存已失效或不存在,需要更新缓存,并从响应中获取新的资源和响应头信息。
通过协商缓存的机制,浏览器能够准确地判断并使用缓存副本,以减少不必要的网络传输和提高性能。这种机制使用了 ETag(Entity Tag)和 Last-Modified(最后修改时间)等条件字段来进行资源的比较和验证。如果缓存有效,服务器返回 304 Not Modified,浏览器直接从缓存读取资源;如果缓存失效,服务器返回新的资源内容供浏览器更新缓存。
更新日志
2025/8/24 08:17
查看所有更新日志
e7112
-1于